一. 醫改會整頓醫美整所的動機(害怕消費者受騙)
審慎評估醫美廣告 避免淪為冤大頭
近年醫學美容超夯,促銷廣告花招百出,從網站、部落格、臉書粉絲頁,到 email 或簡訊,都可看到特惠廣告及藝人代言圖片,遊說您花錢動刀、打針或雷射來「寵愛自己」,讓不少人心動。
醫改會提醒您,不少醫美促銷廣告暗藏不少陷阱與風險,更已觸犯醫療法不得以招攬折扣促銷之規定。日前台中還爆發民眾搶購預購優惠價的醫美療程,最後診所卻人去樓空而求償無門的案例。您若沒睜大眼、問清楚,可能醫美不成反破財又傷身。
醫改會的叮嚀
一、別相信標榜零傷害、零副作用的醫美治療;
二、不輕信號稱「全球獨創」、「全國第一」的療程或儀器廣告;
三、不購買贈品、折扣、揪團優惠、限時特惠等不當招攬(如下圖案例。如發現時,請向衛生局檢舉)。
小心!違法醫美諮詢師就在你身邊
您曾遇過看似專業,不斷遊說您進行特定療程的醫美諮詢師嗎?您曾遇過滿口醫療術語,不斷說服您一次將療程「買齊」的醫美諮詢師嗎?
不少醫學美容機構聘請「醫美諮詢師」提供療程簡介,然而事實上,部分諮詢師並非醫師,也不具備醫療背景。醫改會提醒您,無論雷射、注射填充物等醫美療程,都是醫療業務的一部份,應由醫師進行診斷、評估,或由醫事人員在醫師的指導下執行輔導業務。
醫改會的叮嚀
一、民眾於醫療機構接受醫美療程前,宜先與「專業醫護人員」充分討論後,再依個人情況選擇合適的醫學美容服務;
二、部分醫美諮詢師並不具備醫療相關背景,或以「醫師很忙,沒時間跟你聊」為由,「越俎代庖」直接向消費者推銷療程。提醒民眾得謹慎,先詢問是否具備「醫師」身分,或要求需有醫師在場協助,免得有醫療糾紛時,醫師、諮詢師各說各話。
二. 消費者整型動機(想要變得好看)
現代醫學科技進步,大眾觀念的改變,許多對自己先天條件不滿意的男男女女擁有改頭換面的機會。近幾年,整形成為了熱門的新興話題,不分男女老少為了改進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不惜花費重金藉由整形塑造出理想中的自己。根據美國美 容整形外科醫學會統計顯示,2003 年全美有 830 萬人次美容整形,比前一年成長二成,男女比是百分之十三比百分之八十七,由此可見女性整形更是佔了整形 人口的絕大多數,而經統計顯示,台灣整形手術最多的是開雙眼皮,其次是眼袋 手術,再來為隆鼻、隆乳手術、抽脂手術以及拉皮。而究竟是什麼樣的因素讓人們想藉由整形改變自己呢?大致可分析出以下幾點:
1、歐美與韓國及日本整型文化的衝擊:
韓國與日本等等的國家成熟的整型文化與技術讓許多韓國或日本人想藉由整形 改變自己,而這種風潮也間接的吹來台灣,使台灣發展出整形的產業與文化。
2、受到藝人的影響:
隨著整型產業的興起,許多藝人為了能在螢光幕前永保青春,紛紛嘗試整形,即整型對台灣社會帶來的影響
使沒有整形的藝人,也會被大眾當作整形的借鏡,想要擁有與藝人一樣的標致五官或魔鬼身材,而藝人的影響力便在大眾整形的動機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3、對其他種族身體特徵的嚮往:
除了藝人的影響外,許多人對於西方人直挺的鼻子與白裡透紅的膚色或者豐滿的 胸部等等的生體特徵產生嚮往,對於自我的生體特徵感到不滿意,而產生整形的 念頭。
4、對整形的觀念由保守到開放:
過去, 體無缺陷,卻動刀進行美容整形手術,與中國傳統「身體髮膚授之父母,
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的觀念背道而馳,而有部分人認為,非先天缺陷或後天
缺失,人不應該進行整形手術,這些人認為這是違反自然的現象。但是現在觀念
的開放,每個人都有對自己外貌或身材上不滿意之處,雖大部分不影響生活,但
是心中總有疙瘩,甚至產生自卑心。基於這種因素,假使整形手術可以使人重建
信心,生活更加愉快,那未嘗不可呢?
個人心得:
近年來人民經濟能力提升,加上新聞媒體的傳播,使得韓星整型的印象深植民心,導致於越來越多人對整形的慾望增加,而且經濟能力也不會是太大的問題。然而現在外科整型診所氾濫,沒有執照的醫生也因為整型利潤高,就實行整型手術,造成社會整型的大問題,而且消費者急於跟流行或變美,就不顧整型診所是否違法,也不顧整型廣告是否符實,就一味整型,使得權益受損。因此,我認同醫改會對醫生的執照要求,不僅能提升整型的技術也能使得消費者有保障,如此一來,人民不僅能變漂亮,更能安心的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