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韓國崛起
一、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國家瀕臨破產
二、1998年金大中就任
採取1.貨幣貶值2.改革財閥3.發展文創4.推動韓流5.與智利簽訂第一個FTA
三、2003年盧武鉉就任
1.發表FTA藍圖2.智利、新加坡、東協FTA生效
四、2008年李明博就任
1.傾向支持財閥2.印度、歐盟、祕魯、美國FTA生效
五、2012年韓國貿易總額突破兆美元
六、結論:韓國採取積極簽訂FTA和全力支扶持財閥的策略成功脫離金融風暴陰霾,邁向已開發國家
節錄自天下雜誌第508期P.126和P.127
負面及代價
台灣:不斷壓低成本,為人代工.產業外移,韓國走投資技術研發(技術
轉移)且建立全球品牌路線,台灣容易有被取代問題。
韓國:1.選擇特定產業扶植保護,而最終產生貧富不均.大財團壓迫中
小企業,所以在民間有出現利潤共享.雙贏指數的呼聲,還有
渴望福利與正義的民聲(在總統大選時獨立候選人安哲秀旋風
)。
2.是經濟強人卻是幸福弱者
3.韓國四大企業(三星.LG.現代.SK)總收入占GDP五成,若投資失
利或是經營問題將會導致國家財政陷入危機。
全站熱搜